109-2崇友獎學金見面會 獎勵優秀人才 攀登夢想高峰

「2021年第二學期崇友實業獎學金」交流學習暨獎學金頒發見面會,已於12月4日至5日在崇友文教基金會圓滿落幕,本次共有43位來自全台33所大學的清寒績優在學學生,皆獲得每人三萬至五萬元不等的獎學金。除了單純只是發放獎學金補助之外,崇友文教基金會更聘請名師舉辦為期兩天一夜的「設計思考工作坊」交流學習活動。「感同身受、將心比心」,基金會執行長唐秋鈴表示,希望能透過活動讓大家學習如何關心周遭的事務,對未來求學或工作,都能有一個良善的影響。
積極回饋社會 給魚吃也要教釣魚
以穩定為基石 打造電梯產業無限可能 崇友實業廣邀綜合領域人才加入
從公益辯護到大法官|黃虹霞

東吳大學為國內積極培育法學專業人才、推動法學素養的知名學府,本週人文講座特別邀請司法院黃虹霞大法官,以她的專業經驗分享國民法官制度、公益辯護、近期的釋字803號解釋案和言論自由等相關主題。
黃虹霞大法官有超過35年的律師經歷,是國內知名的公益律師,在業界享有盛名,於104年由馬英九總統提名為司法院大法官,同年立法院同意任命任職,是國內首位來自律師界的大法官人選。
開啟司法討論的多元觀點——國民法官制度
司法院推行國民法官制度,經歷多次討論,於去年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預計在民國112年1月1日依適用案件範圍逐步上路執行。
台灣人鯨互動三部曲|周蓮香

全世界現有約89種鯨豚,在台灣的周邊海域就可發現近三分之一約31種,是非常珍貴的生物資源,但我們對於與鯨豚的認識與瞭解又有多少?本次人文講座邀請到中華鯨豚協會創會會長、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周蓮香教授,分享她長期投身鯨豚保育工作的經驗,以及台灣人與鯨豚互動關係,從漁獲資源、觀光效益到生態保育的變化觀察。
認識海洋哺乳類動物-鯨豚
用社會設計打造永續社區支持系統|林竣丞

近年來流行「地方創生」、「社會企業」一詞是新興的概念,在這些概念出現前,甘樂文創創辦人林竣丞就已經開始在做這件事了。林竣丞肩負家族企業接班責任,在十年前回到家鄉-三峽,拯救家族肥皂事業的同時,因為長時間的蹲點,讓他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發現家鄉問題,進而創立「甘樂文創」用社會企業的模式為地方投入改變的力量。本週人文講座,邀請林竣丞創辦人以「甘樂文創」的經驗分享,如何透過社會設計來打造永續的社區支持系統。
甘之如飴,樂在其中,打造三峽專屬的文創聚落平台
舞弊防治|馬秀如
本週人文講座邀請政治大學會計系名譽教授馬秀如老師,以她多年專業研究經驗,來談舞弊防治的議題。馬秀如老師擅長會計學專業研究領域,包含審計學、公司治理、商業會計和鑑識會計等,相當具有學術聲望,並曾擔任過監察委員,現職為台灣舞弊防治與鑑識協會理事長,積極推廣舞弊防治與鑑識調查的專業知識。
在各類機關、企業團體或是政府單位,都存有舞弊風險,本週講座特邀馬秀如老師藉實例,分析舞弊如何防與治,如何抽絲剝繭,進而釐清事件真相,再決定後續如何處理。
從《清明縱谷》談舞弊防治
自由與創意的邊界|李惠仁

知名紀錄片導演李惠仁,曾學過服裝設計,後來轉讀新聞傳播,畢業後擔任過多家電視台的新聞攝影記者,現在是名獨立記者與導演,致力於透過調查報導的新聞專題和拍攝紀錄片,表達對歷史真相與社會公平正義的關懷,本週講座邀請李惠仁導演,對於自由與創意的想法提出他精闢的見解。
轉彎,重新思考記者生活
「2008年2月12日這天就像是我第二個生日。」那年,李惠仁40歲,也是連戰第一個孫子出生的日子。
當他看著各家新聞台的SNG車齊聚中山醫院,每節新聞前十五分鐘都是在播報連戰當爺爺、有多少達官顯要來醫院探望的新聞,讓他不禁思考,這是一則需要一直播報的新聞嗎?需要花這麼多資源在播報嗎?這些即時的新聞連線,究竟是不是民眾所需要的訊息?
2021.4月|高雄分公司公益換燈 X 愛國蒲多元族群關懷協會

橫跨山脈傳愛偏鄉 實踐公益旅行的真諦
崇友「攜手換換愛,點亮幸福燈」活動繼上月桃園分公司創下跨場域與換燈數之最的諸多紀錄後,此行再度挑戰換燈史上前所未有的橫跨中央山脈、由西至東的跨縣市服務,由崇友高雄分公司的十數位志工攜家帶眷獨挑大樑,前往位在台東縣大武鄉山區的排灣族部落,協助愛國蒲長老教會設置的課輔教室,裝置76座新燈具。一百多公里之距的偏鄉服務,也讓換燈活動首度進階成為兩天一夜的公益旅行,為志工之路開啟新的里程碑。
109-1學年度崇友實業獎學金 跨領域人才交流見面會

崇友文教基金會秉持著培育人才的精神,設置「崇友實業獎學金」,鼓勵國內公私立大學電機、機械、建築、土木科系之清寒家庭的優秀學子提出申請,本學期申請人數達到66人,經審查後增額錄取至42人,並於5月1-2日兩日舉辦頒獎典禮暨見面會,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跨領域學習中心合作,以兩日的設計思考工作坊,鼓勵以人為本的創新思維、學習擁抱失敗、透過腦力激盪、團體討論、上台發表、促進合作與交流,期許學生成為一位不一樣思考的工程人才。
困惑,是未來的良藥
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李偉文
近年來環境教育、環境保護意識抬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與關心,崇友人文講座也希望帶給學生們探討環境相關議題的講座,因此邀請熱愛大自然,以環保志工為終生職志的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分享他這麼多年和大自然的對話,遊走在山海河間的感想。
從不務正業到斜槓人生,實踐自我使命與天職
李偉文本業為牙醫師,在1995年和夥伴們以自家診所當辦公室創立荒野保護協會,旨在推廣自然教育與生態保育工作,他同時也是位作家、演講者、廣播主持人、環保志工有著多樣的的身份,其著作等身,談電影裡的愛情、分享孩子的教養實驗、生活紀錄隨筆,領域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