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學生專訪3-蔡宜蓁:愛的滋養 戰勝自卑

首次申請到崇友實業獎學金的蔡宜蓁,在見面會活動課程中,認識了很多來自全台各地的優秀學生,覺得自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她,很少有團體報告的機會,「這裡探討的問題層面跟學校真的很不一樣」,蔡宜蓁在這次活動中開拓了視野,激發了無窮的想像,開啟了人生旅途中的新扉頁。
享受助人助己的成就感
獲獎學生專訪2-李峋冠 :刻苦耐勞 靠雙手擁有成就感

到山林與海邊參加淨山、淨海的環保活動;到建築工地付出勞力打工賺錢。現在就讀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的李峋冠,不僅只學習專業領域內的相關課程,也關心環境保育議題,更有別於一般大學生兼職的場域,選擇了辛苦的工地工作,「我覺得靠自己的雙手賺取金錢,可以帶給我滿滿的成就感」。
讀書是未來較輕鬆的捷徑
獲獎學生專訪1-吳婉如:敢於作夢 英雄不怕出身低

崇友實業獎學金見面會第二天的團隊默契課程中,老師口述故事要求同學在紙上畫出提及的動物,飛快的語速讓同學們各個手忙腳亂,只見吳婉如氣定神閒的一邊畫圖、一邊統整動物依序指派給同組同學,最終吳婉如所屬的組別也榮獲第一名。在學校就是班代的吳婉如說:「只是大家相互提醒,團結不亂才能力量大」。
天助自助者 老天自有安排
期待海上自由相遇|張卉君

出身於埔里山城的張卉君,與她最親近卻是海洋。張卉君在大學時期參與台南四草第一次參與鯨豚擱淺救援後,便有了許多認識海洋的機會,更因此開始了和花東的緣分,並加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為解說員的一份子,後曾擔任執行長目前則為基金會董事,致力於關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台灣海洋文化。
本週人文講座以Cicada的音樂影片開場,伴隨著大海的聲音與輕柔優雅的畫面,來淺談各國鯨豚圈養的演變歷程。
人與動物間感性與理性的關係認知
全世界已知的鯨豚種類超過90種,台灣以海島地形和洋流交匯處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東部海岸線就可以看到30餘種鯨豚的蹤跡,跟著賞鯨船,會發現鯨豚離我們的生活一點也不遠。
在開始討論圈養議題之前,先從人文角度來思考人和動物間的關係,張卉君首先引用甘地的一句話「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就看他怎樣對待動物。」而我們在和動物之間的關係認知又是怎樣呢?
110-1第五屆崇友實業獎學金交流見面會-培養帶著走的軟實力

第五屆崇友實業獎學金見面會於4月30日至5月1日舉行,課程以設計思考為主軸進行,並安排同學前往台北101體驗超高速電梯。同學們在這兩天的課程裡體會了從如何從專業角度解決問題的真諦,打破過去的學習框架,活動最後在同學分享心得的感性氛圍中圓滿落幕。
內化所學 積極回饋
此次交流分享會,特別邀請歷屆得主回來擔任隊輔,並分享見面會後的成長。健行科技大學簡智華同學代表分享時表示,設計思考幫助他能以同理心看待問題,視野因此變得更寬廣,簡同學也於去年參與崇友基金會社福機構換燈活動,以實際的行動回饋社會。另一位發表感言的是第三次獲獎的朝陽科技大學吳庭彰同學,他說見面會的課程內容已經內化成為他自主學習的一部分。兩位代表分享的同學都感謝基金會不單單只是發獎學金,還提供了許多知識及學習的機會。
以人的需求為創新的出發點
一百個你該旅行的理由|田臨斌

一百個你該旅行的理由|田臨斌
有著黝黑皮膚的老黑,是個資深旅行者,經營粉絲團「老黑看世界」,記錄著他走過的旅行足跡,他在45歲時展開人生下半場,以寫作、旅行為職志,成為生活的方向和目標。著作《一百則旅行諺語,一百個你該旅行的理由》以旅行諺語為引,分享他從旅行裡體驗到的人生觀察和見解,本週人文講座來聽老黑說旅行聊人生。
旅行與我,探索旅行的本質
老黑,本名田臨斌,曾任職於知名外商殼牌石油公司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在這間公司他待了22年,因公司的優退方案於45歲選擇退休離開職場,和太太展開第二人生。
2022.4月∣中清服務站公益換燈×博幼基金會國姓中心

做愛心不落人後 台中出隊次數奪冠
崇友「攜手換換愛,點亮幸福燈」換燈活動,此次前往位在南投縣的博幼基金會國姓中心,崇友實業台中分公司繼上個月至南投縣信義鄉的陳有蘭中心之後,又再度整裝出發,同樣號召近二十人浩浩蕩蕩的前去進行志工服務,這也是台中分公司第六次出隊,榮獲換燈史上出隊次數之冠。
逆轉人生的希望工程

逆轉人生的希望工程
專訪: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
今年三月,崇友文教基金會與崇友實業台中分公司的志工,有緣前往南投縣信義鄉的博幼基金會陳有蘭中心協助換燈服務,這一天,許多志工才知道原來有這麼一個建構完整教育體系、幫助偏鄉學童自立脫貧的專業機構;更多人讚嘆的是,這樣一個選擇漫長且不易速見成效的偏鄉服務團隊,早就深耕台灣20個年頭,服務觸角擴及全台灣35個鄉鎮、183所國中小學。
鑲嵌五千年-從綠松石到半導體|李家維

崇友文教基金會在東吳大學開辦「文化、藝術與環境人文講座」邁入第六學期,持續廣邀各界名師為學子們帶來多元領域的主題分享。董事長唐松章先生也親臨致詞本學期首場講座,鼓勵學生能多兼備專業領域以外的軟知識,豐富生命的視野,把握每一次和大師學習的機會,不隨意缺席課程。
本次邀請清華大學李家維教授主講,李教授專精細胞生物學、演化學研究,更是位喜愛蒐藏化石、陶器、佛像等古文物的「蒐藏癖」,對於這些文物背後包羅萬象的故事更有深入研究,今天將帶我們一探五千年歷史的鑲嵌工藝技術,如何展現在工藝品與現代科技之上。
從人的本質探究與藝術間的連結
「人」這個物種30萬年前從非洲原野崛起,就分子細胞和基因序列層次來看,和其他生物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那麼「人」有什麼獨特明確的特質,來表現出我們的不一樣?
2022.3月∣中港服務站公益換燈×博幼基金會信義陳有蘭中心

送燈不間斷 傳愛不停歇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崇友「攜手換換愛,點亮幸福燈」活動也遭受影響停滯出隊,雖然無法親自前去社福機構協助換燈,但崇友文教基金會在這段期間仍陸續捐助1,896盞燈給予8個單位16個場域,期許能用小小的力量,跨越疫情的阻礙,讓幸福不停歇。近日因疫情趨緩,崇友實業台中分公司中港服務站便馬上出勤,號召志工們翻山越嶺,前往位在南投信義鄉的博幼基金會陳有蘭中心,繼續重燃燈火、傳遞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