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南管樂坊-校園巡迴演講-羅東高中

9月28日 羅東高中音樂廳裡,「心裡的音樂」繚繞著…
初登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心心老師彈奏著琵琶、優雅的吟唱,緩慢地走入音樂廳中,舉手投足那渾然天成的美 這是心心老師的獨特魅力。
以南管吟唱唐詩宋詞 更親民、更容易推廣
我在戲曲學校時,老師以南管曲牌做了十四首詩詞給我吟唱,他告訴我,過去的南管音樂都以戲曲內容傳唱,而南管並非遙不可及,能用大眾熟悉的詩詞更容易推廣。
思鄉之情溢於言表
2022.10月 ∣台南分公司公益換燈x麻豆信福之家

愛傳承 善循環 超額志工溢滿的愛
「攜手換換愛,點亮幸福燈」換燈活動,時隔兩年終於又有機會再度前進台南,協助「麻豆信福之家課輔班」置換燈具,原僅需20位志工名額,沒料到竟湧進26位台南分公司崇友人的熱情響應,無懼即將侵襲的颱風,當天還有不在名單上的志工也現身支援。「超額的志工、溢滿的愛」,揭開活動幸福的序幕。
2022.9月 ∣嘉義分公司公益換燈x鄉福二崙油車基督教會

帶來光亮的崇友志工 實踐品格教育的價值
受疫情影響停擺三個多月的崇友「攜手換換愛,點亮幸福燈」換燈活動,終於在九月如期舉辦,由崇友嘉義分公司志工前往雲林「鄉福二崙油車基督教會」協助三層樓的課輔中心置換燈具。從預定排程的五月延滯九月才成行的換燈服務,竟在活動當天又遭逢強颱來攪局,但傾盆大雨澆不熄志工滿腔的熱情,比預定人數還多的志工,浩浩蕩蕩的從嘉義頂著風雨、耗時一個小時陸續抵達換燈現場。
從公益辯護到大法官|黃虹霞

黃虹霞大法官在擔任律師期間即承辦過多起公益辯護案件,積極實踐社會正義與維護當事人權益,落實司法公義之精神,在104年獲提名成為司法院大法官,積極發揮司法職權功能。
本週人文講座邀請黃虹霞大法官以「改定親權事件暫時處分案」及「冤錯案件的救濟」兩大主題的案件分析,分享相關司法審判裁定和對社會公義觀點。
重視獨立的權利主體,改定親權事件暫時處分案
首先第一個分享的案例是「改定親權事件暫時處分案: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為義大利籍藍姓男子和台灣詹姓空姐,未婚生下一名女兒,事後雙方未能結成連理,自2019年起開始跨海爭奪8歲女兒監護權的事件。
那些海龜教我們的塑|陳人平

關於海洋,我們熱愛他,但海洋也有著許多需要瞭解與面對的現況問題。
前幾週的人文講座,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張卉君談到了海上的舞者「鯨豚」的圈養演變歷程,本週則邀請致力於投入海洋守護、環境友善的海湧工作室執行長陳人平,從保育類動物海龜出發,分享在環境守護第一線工作時,所觀察到因大量海洋垃圾造成的生態危機及環境問題。
如「海湧」般一波一波推動著守護海洋的那份愛
陳人平是海湧工作室創辦人兼執行長,也是位身體力行的環境行動實踐家,相信只要大家願意開始改變,就能夠找回人與自然的良好關係。
慈之一念—李豐楙

道教是華人社會中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信仰之於人的生活具有支持、準則及歸依的方向,而「慈之一念」則是貫通道教的核心理念,強調保有慈愛的心來對待萬物。
李豐楙教授,首位因研究道教宗教理論獲得中研院院士資格,除了兼具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的身分,也是國內少數具有道士資格的國立大學教授,有人稱他為「博士道士」、「道士教授」,專精研究道教信仰、神話和儀式。本次講座李豐楙教授以「道教神話作為文化百寶箱」為主題,延伸說明道教「慈之一念」的體現和作為。
道教的「文化百寶箱」觀念
從許多經典文學作品中,能夠發現道教和華人生活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透過文學的闡述,能解讀出人們的生活行為和宗教間的連結,以及對天地的敬畏之情和追求心靈歸屬的渴望。
十年馬戲夢|林智偉

「馬戲團」對許多人來說最初的印象是人與動物的各項雜耍特技表演,最早來自於二次大戰之後,大量退役的馬匹不知道該怎麼辦,將軍們訓練馬匹聽指令執行動作,創造表演價值及收入。在動物保護意識抬頭之後,馬戲團表演漸漸地用表演者精緻的妝髮服裝、特技動作和華麗舞台聲光效果取代動物表演,引來新馬戲時代。
「我們是一群不怕死的小孩。」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創辦人兼團長林智偉這麼形容特技演員。特技演員在執行技巧動作時,很容易受傷,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但也因為特技動作在視覺上的刺激性,在表演上具有很難取代的獨特性。而林智偉和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本週人文講座就和林智偉一起走進FOCA的馬戲世界吧!
馬戲人生的初始
獲獎學生專訪4-陳柏鈞:訂定目標 全力以赴

「我國中都考最後一名」,陳柏鈞淡淡的述說自己當時因為功課不好而被排擠的心情,「我覺得很痛苦」。現今就讀南開科技大學通械工程車輛組的他,是系上排名第一的資優生,誰能料到他也曾走過這段渾渾噩噩的茫然歷程,「找到興趣跟目標很重要」,陳柏鈞從高中開始奮發圖強,彷若脫胎換骨般的讓周遭人驚豔,「我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全新世界」。
知識就是力量
獲獎學生專訪3-蔡宜蓁:愛的滋養 戰勝自卑

首次申請到崇友實業獎學金的蔡宜蓁,在見面會活動課程中,認識了很多來自全台各地的優秀學生,覺得自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她,很少有團體報告的機會,「這裡探討的問題層面跟學校真的很不一樣」,蔡宜蓁在這次活動中開拓了視野,激發了無窮的想像,開啟了人生旅途中的新扉頁。
享受助人助己的成就感
獲獎學生專訪2-李峋冠 :刻苦耐勞 靠雙手擁有成就感

到山林與海邊參加淨山、淨海的環保活動;到建築工地付出勞力打工賺錢。現在就讀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的李峋冠,不僅只學習專業領域內的相關課程,也關心環境保育議題,更有別於一般大學生兼職的場域,選擇了辛苦的工地工作,「我覺得靠自己的雙手賺取金錢,可以帶給我滿滿的成就感」。
讀書是未來較輕鬆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