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崇友志工睽違三年再出勤 齊心換燈點燃希望的光
崇友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攜手換換愛 點亮幸福燈」活動,今年最終場由睽違三年未出勤的崇友實業嘉義分公司志工隊接棒服務,前往嘉義縣番路鄉的「嘉義縣西羅亞全人關懷協會」進行課輔教室燈具汰換,讓學童學習環境更加明亮。五位資深志工攜手五位新血,不僅點亮教室的光,也象徵愛心能量的延續與傳承,展現崇友人持續點亮社會的初心。
嘉義志工再聚首 用行動照亮希望
清晨的番路鄉陽光微露,嘉義分公司志工整裝待發,久違三年的「換燈任務」再度展開。本次服務場地是位於阿里山山腳下的西羅亞全人關懷協會的課輔教室,雖然場域不大,卻充滿熱情與笑聲。崇友實業嘉義分公司經理石崑收表示:「社會是溫暖的,崇友志工的服務、關懷協會的創立,每份付出都能讓世界更好。」他以「超人醫師」長年堅守南迴醫院行醫的精神為例,鼓勵志工將愛化為行動,都是讓社會更溫暖的起點。
重返嘉義點亮幸福燈,發現崇友人換的不只是燈,而是彼此間的溫度與社會關懷的連結。經理石崑收以身作則,親自登梯協助施工,展現領導者的身教力量;因報名秒殺沒搶到名額的魏光亮,也自發前來協助:「沒參加會覺得可惜,很想盡一份心意,就自己過來幫忙。」這份「沒名額也要來」的熱誠,讓現場氣氛格外動人。
從未缺席換燈活動的志工黃南景,更帶著妻小洪悅慈、黃豊晴與黃家浩一同參與。黃南景說:「太太原要加班,但我們希望孩子親身體驗公益行善之樂,於是請假前來。」一家人在完成服務後再南下旅遊,把公益融入生活、將行善列居首位,寓教於樂的精神令人動容。也讓活動成為新舊志工與兩代家人愛與傳承的最美寫照。
愛.起點
嘉義縣西羅亞全人關懷協會
成立於2018年的嘉義縣西羅亞全人關懷協會,提倡「扶持共生」、「撿創精神」的生活價值與型態,從協助更生人轉而照顧新住民與弱勢家庭的二代孩童,藉由課後照顧與陪伴、多元課程與自我探索等,引領弱勢族群提升自我認同與自信心,創造機會找到生命的價值。據點提供二手古物、傢俱再生的展售,貼補協會經費成為前進的動力。
秉持撿創精神 從共生夢想到關懷行動
本次換燈場域為嘉義縣西羅亞全人關懷協會,理事長馬敏來自河南,大學畢業後曾在都市職場打拼,但看見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疏離,開始思考「生活的溫度」。接觸共生家園運動後,與來自台灣有相同理念的陳嘉慶相遇相知,結為連理後決定返回陳嘉慶嘉義老家成立據點,秉持「只取所需、不取所要」與「棄石可成房角石」等撿創精神,帶領一群非血緣家人共同生活。
原投入更生人輔導超過十年,但馬敏發現許多人雖重返社會,仍容易重蹈覆轍。她深刻體悟:「改變必須從孩子開始。」於是七年前成立「西羅亞全人關懷協會」,轉而陪伴新住民、新二代及弱勢家庭的孩子,推動食農教育、藝術創作與課輔輔導,讓孩子從生活中重建自信與希望。
「協會就像一個家,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成長。」馬敏說,曾有孩子因繪畫創作獲得法鼓山獎學金,大家一起北上參加頒獎、旅遊兩日,不僅開拓眼界,也看見夢想的可能。未來,她希望能推動更多體驗式教育,與孩子一同創造更多目標、讓孩子們透過實際參與勇於作夢、找到生命的方向。
照亮社會關懷永續 讓愛的光持續擴散
當天換燈行動進行得非常順利,每次活動都固定參與的劉旺仁與主任黃俊生,這次依然熟練分工;新加入的楊明曜、蔡秉宏等人也很快融入節奏。不僅更換燈具,還主動擦拭天花板、清潔桌椅,讓課輔教室煥然一新。首次參加活動的許皓鈞與吳政鋼,則是在曾參與換燈活動的同事廖彥誠邀請下前來,吳政鋼說:「剛進崇友時就看到基金會換燈的報導,這次終於能親身參與,很感動。」
超前的換燈進度,讓理事長馬敏笑說:「我都還沒拍到施工照,燈就全換好了!」志工黃俊滄也開玩笑地表示:「跟我們事前開會討論的流程完全不同,大家都搶著登梯幹活!」包括經理石崑收也親自上場,三兩下就讓整間教室明亮如新,也讓協會驚呼換完燈教室變了樣,光線變亮、空間變大。
當燈光亮起,課輔教室洋溢著明亮與溫馨,志工臉上的笑容,不只是完成任務的成就感,而是盼能透過一盞盞節能燈,串起城市與鄉間的善意。熱衷公益的廖彥誠,甚至主動提供崇友基金會其他有換燈需求的機構,期盼讓「愛的光」持續擴散。崇友人用實際行動,傳遞崇友「照亮社會、關懷永續」的理念,讓每次換燈燈亮的瞬間,看見希望與愛的延續。

愛.付出
良緣相聚:許皓鈞&吳政鋼
進入崇友實業3年的許皓鈞與吳政鋼年僅25歲,不僅是同事,還是高中與大學同學,許皓鈞受友人父親的影響進入崇友實業,口碑相傳下又邀吳政鋼與另兩名同學一同加入崇友的行列。「願意善盡社會責任的企業,自然能群聚良善之人。」換完燈的許皓鈞說,參與公益讓人心靈富足;吳政鋼也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同學共同投入、共創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