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友志工用汗水與專業 傳遞社會關懷溫暖官田
崇友文教基金會持續推動「攜手換換愛 點亮幸福燈」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改善偏鄉兒少的學習環境。本次活動由崇友實業臺南分公司號召志工,齊聚「臺南市官田愛菱兒少關懷協會」,協助更換課輔教室燈具。志工們放下繁忙工作,選擇在休假日付出心力,不僅為孩子們打造更明亮的課室,也讓愛心與希望流動在社區角落。這場公益行動,點亮的不只是燈,更是孩子與志工心中的光。
崇友代代傳承的公益旅行
崇友臺南分公司志工才剛於上一期投入服務,這次又再度熱情出動!一早,志工夥伴們陸續抵達官田愛菱兒少關懷協會。本次服務場域橫跨四大區域,工作量龐大,需要30位志工分工協作才能順利完成。蘇渭棕經理表示,十分感謝同仁在假期,仍願意抽空參與公益服務。他也期許大家透過「公益旅遊」的模式,在付出的同時收穫感動,不僅能回饋社會,更能豐富與拓展個人生命經驗。
臺南分公司長期以「樂於行善」著稱,過去換燈活動一推出就秒殺額滿,顯示同仁熱忱十足。這次除了老面孔經理呂孟峰、主任王哲霖、林勝喆、黃柏蒼、林韋成、等資深志工再度現身,還加入顏政賢、林冠呈、郭昱志等新血,李明璋與郭昱志更與妻小同行,黃逸翔也攜手新婚妻子蔡心怡一同前來,兩人帶著腹中的崇友寶寶參與公益,象徵崇友善行的代代相傳。
愛菱兒少協會成立至今因經費有限遲遲無法更換老舊燈具。這次崇友志工到訪,特別依照不同空間需求,規劃山形燈、軌道燈、針車夾燈與投光燈等多樣組合,讓課室煥然一新。一群年輕志工讓現場氣氛充滿活力,大家分組合作、彼此支援,在歡笑聲與汗水中完成任務。
愛.起點
臺南市官田愛菱兒少關懷協會
2019年正式立案的臺南市官田愛菱兒少關懷協會,是由一群官田區東西庄旅居在外的子弟所創立,提供課後照顧、鋼琴、縫紉、太鼓等才藝課程,培養兒少藝術涵養、協會建立多元目標,並透過提供場地與陪伴,避免孩童下課後在外遊蕩、誤入歧途,造成社會隱憂。
愛菱兒少協會十年耕耘打造小天地
「臺南市官田愛菱兒少關懷協會」的成立,源自一群對故鄉懷抱深情的旅外人士。創會理事長林文淑表示,十年前一群從小在村子長大的朋友返鄉過年,發現官田東西庄因「非山非市」位置,長期缺乏兒少資源與設施,弱勢孩子缺乏陪伴與引導,容易走上岔路,大家心生惋惜。決定用行動改變現況,共同出錢出力,打造一處兒少可以安心學習與成長的小天地。
協會成員提供老厝場地,再募集資金整修環境,於2018年建置完成,2019年正式立案。協會不僅提供課後照顧,還設置才藝教室,包括鍵盤班、太鼓班與陶笛課程,全勤的孩子更能獲得免費電子琴、協助檢定、參與公益演出等,幫助孩子找到前進的目標。林文淑說,官田人素來重視教育,許多長輩寧可借錢也要讓孩子讀書,許多人受過故鄉的滋養、希望能延續這份情感精神,讓更多孩子因資源而改變。
協會成立至今已邁入第8年,許多孩子一路在陪伴下成長: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到升上高中,甚至再回到協會擔任工讀生,繼續照顧年幼的孩子,形成良善循環。林文淑感慨地說:「既然孩子走不出去,那我們就走進來。」協會持續推動才藝展演與課輔,希望未來能將據點拓展至隆田車站附近,服務更多孩子,讓偏鄉不再被邊緣化。
不只點燈的行動傳愛
聲勢浩大的換燈服務由楊清華率先登梯,他說之前報名總與工作撞期,這次終於如願參與;楊泳成、林瑞生則笑說,自己根本不用等別人邀約,看到訊息立刻報名,生怕錯過機會。盧于正過去也常與家人參與協助長輩物資發放等公益服務,這次是幫助小朋友,他直呼是截然不同的體驗。蔡弼丞在進行高難度的天花板鑽孔與架設燈具時高喊「勞動使我快樂」,鼓舞全場士氣。
在鐵皮屋的拼布教室裡,林勝喆、黃明修、黃逸翔頂著高溫揮汗拉線,仍細心完成任務;李明璋、賴元復、李偉齊、顏政賢、洪偉淞更超前進度完成,接著更主動支援其他組別。楊景同、蕭博仁等人跨區協助,展現團隊精神,廖建銘感動直呼「最享受的,就是一起做公益的氛圍」。林韋成則堅持將壓條收尾到位,印證經理蘇渭棕常說的「細節決定成敗」。
志工們的付出不限於換燈,林志鴻、李嘉宜、黃逸欣與志工眷屬們還協助整理義賣物資,擁有水電專業的崇友志工甚至幫忙檢修冷氣管線、科普電壓知識。林文淑在換完燈之後,驚呼「突然間覺得重現光明。」協會感謝崇友志工的義舉為社會帶來支持與溫暖,讓孩子們在新燈光下開心學習,志工們在汗水中收穫成就,這場「攜手換換愛 點亮幸福燈」的行動,不只是改善環境,更點亮了希望,讓愛無限延續。
愛.付出
以身作則的典範:郭昱志&陳佳琳&郭品邑&郭展言
加入崇友大家庭三年的郭昱志表示,過去的職場經驗沒有機會代表公司善盡社會責任,很高興能參與盛事,帶著妻小同行,希望能透過以身作則帶孩子行善。妻子說,想著自己與孩子也許能幫上忙,決定一同前來,希望能讓孩子體會幫助他人得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