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變動快速、選擇多元的時代裡,「我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是許多大學生心中共同的疑問。第十一屆崇友實業獎學金的見面會主題,從以往著重社會公益,轉為聚焦自我探索。兩天的活動中,崇友特別邀請了學術界和實務界的講師,包括臺大物理系吳俊輝教授、台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習中心王明旭主任及通識教育中心邱佳慧主任和崇友實業的潘能文老師,透過演講、設計思考工作坊和崇友實業教育訓練中心參訪,引導學生為人生規劃出更清晰的方向與具體行動。
<相信的力量> 夢想與信念
現任臺灣大學理學院副院長及台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的吳俊輝教授,有著輝煌的經歷,以自身的生命故事分享,他的人生並非一路順遂。
小學進入數理資優班,國中卻差點被分到放牛班。當時他相信月亮上住著嫦娥,於是自己動手做了望遠鏡;他苦讀霍金博士的《時間簡史》三天都看不懂,但他相信自己不是太笨,只是還沒準備好。
「我的偶像是霍金和愛因斯坦。國中時我就立志,有一天要親自見到霍金並請他簽名。」這份堅持,成為他努力的動力。國中以全校第一畢業,高中活躍於社團、校刊,原以為能保送台大物理系,卻因政策變更而重新應。當兵期間曾因不當操練導致橫紋肌溶解症,讓他非常挫敗。「在人生低潮時,當別人不看好你的時候,你不要放棄你自己。」吳教授說。
他也分享了幾位熟識的朋友與學生的故事,包括剛完成北極圈超級馬拉松賽事的極地運動家陳彥博;高中同學「小男孩樂團」的昌哥,雖然曾因玩音樂被留級,但如今已是台灣首家股票上市廣告公司的執行長;還有曾就讀台大物理系的學生—宇宙人樂團的阿奎,以及榮獲義大利室內設計大獎、成為該獎項首位亞洲得主的陳函谿。他們都不畏艱難,堅持自己的初衷,最終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回到吳俊輝教授本身,他研究宇宙誕生和量子宇宙學,論文發表於多個國際期刊,學術研究成績斐然,但仍時不時反思:「我的研究對社會有什麼貢獻?」於是他積極投入科普教育,籌建南瀛3D天文台、推動望遠鏡DIY活動,並引進 NASA 黑客松至台灣,五度獲得世界總冠軍。
「每次被否定時,我都對自己說:給自己五年的時間,不要太快放棄自己。
他總結自己信念的三個核心要素:
- 要有夢想
- 要堅持
- 要相信善緣的循環
「不要相信眼前的失敗,要相信明天的你,是一定可以成功的!」-吳俊輝
設計思考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台北醫學大學王明旭老師與邱佳慧老師帶領的設計思考工作坊,以史丹佛最熱門的生涯規劃課< Design Your Life >為主軸,引導大家從「我現在是誰」到「我想擁有什麼樣的人生」來進行探索。
老師首先提到< 2040世界未來報告書>這本書,在人機協作時代、AI、元宇宙與太空淘金將成為日常的未來,如何適應及面對快速變化,是每個人重要的課題。老師摘錄史丹佛教授的演講重點,提醒大家設計人生的三大關鍵:
- Asking Yourself 我們從小到大總被問:「長大要做什麼?」比起你想做什麼工作,你更應該思考「想成為怎樣的人?」
- Asking Others 要把握每一個接觸別人的機會,向他們學習,無論對方的身分或社會階級。
- Asking for Help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很多困境,要懂得適時求救。
工作坊實作中,第一個環節的「自我探索」請同學們以自畫像、覺察儀表板包含1.學習2.遊戲3.健康4.愛-四大面向進行自我評分,接下來以便利貼描寫自己的個性、特質與困境,並設計一個「Hybrid人物誌」來反映自我與他人的可能樣貌,也避免分享內容涉及個人或隱私的部分。
而小組的任務就是要為人物角色的人生困境提出可能的解方,老師提醒解方的提議必須是具體且具可行性的。老師提到在不少文獻研究裡,不管是哪個級別的學生的困境往往都是「時間不夠」和睡眠不足這兩大問題,並提醒同學們睡眠一定要充足,如果睡眠不夠,健康和思考都會受影響。
最後一個環節「The Future Me」再回歸自身,鼓勵每個人列出困擾自己的五件事以及思考一年後希望達成的具體改變,讓同學們練習從抽象問題構思具體改變。
王明旭老師提到,現在年輕人承受的心理壓力與疾病日益嚴重,他引用「心流」與「正念」的概念,在壓力面前,掌握自己的內心是根本的抗壓方法,進一步呼籲大家「心正了,念頭穩了,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崇友實業教育訓練中心參訪
見面會的第二天,獎學金得主們前往崇友實業教育訓練中心。由崇友實業的潘能文老師為大家說明電梯關鍵技術與安全設計概念,並讓大家在平常不對外開放的訓練中心近距離觀察電梯及手扶梯構造、搭乘以大氣壓力驅動電梯移動的真空氣動梭,甚至一睹電梯機房實際結構。
潘能文老師站在老舊機型的引擎前說明,這類機種因為必須經常更換齒輪油已經漸漸被淘汰,提醒大家設計必須兼具經濟性與環保性,降低故障率,以提升維運效能與使用壽命。
有學生好奇,崇友實業是否有研發「太空電梯」的計畫?潘能文老師指出這類構想雖具想像力,但目前因技術門檻高且不具經濟效益,故非公司發展重點;即便財力雄厚,亦需審慎評估成本、維修與實用性,並強調電梯系統的經濟成本不僅是初期投資,後續保養及維修費用同樣不容忽視。換言之,在設計階段就必須考量鋼索、主機、齒輪等零件壽命與替換維修週期,以達到成本最小化與效益最大化。
在活動後的問卷回饋,許多同學不約而同地提到都提到自己過去在專業學習上常專注於創意與設計的突破,卻較少考量設計背後的成本與實際效益,這次的參訪讓他們深受啟發。
體驗台北101超高速電梯
崇友實業獎學金得主一行人,離開崇友實業教育訓練中心後,繼續前往台北最重要的地標─台北101,體驗超高速電梯的驚人魅力。台北101的超高速電梯由崇友實業與日本東芝電梯技術合作,於2004年完工啟用。 其中兩部電梯曾創下金氏世界紀錄,以每分鐘1010公尺的速度,37秒即可將乘客送達89樓。
由於在崇友實業有學習對電梯的結構和概念,同學們對於超高速電梯的模型與介紹也看得特別認真,在超高速電梯裡大家專注地感受速度和耳壓變化,到達89樓後開門的那一刻,則紛紛發出讚嘆,同學們在室內觀景台除了眺望市景外,也在台灣最高樓寫下明信片給自己或家人朋友。
崇友以實際行動落實社會責任
有同學在問卷回饋寫下:「原本對台北101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它是『世界知名地標』或『觀光景點』。但在參觀崇友實業教育訓練中心後,了解了電梯背後的科技、結構設計、安全機制、以及工程人員的專業訓練與細節投入,再次走進101時,內心更多的是一種尊敬與敬佩!」
崇友實業獎學金自創立以來,始終秉持著「扶助清寒優秀人才、回饋社會」的初衷。透過實質的經濟援助與豐富的交流活動,不只鼓勵學子精進專業能力,更重視人格養成與社會關懷的實踐。引用王明旭老師在課堂上勉勵同學的話:「教育,是希望你們變得更好—在學習、在生活、在做人處事上,成為一個善良、有信念的人。」
崇友基金會期盼每一位獲得支持的學生,都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價值,並相信自己的可能性;將來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影響力,為世界帶來一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