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申請到崇友實業獎學金的蔡宜蓁,在見面會活動課程中,認識了很多來自全台各地的優秀學生,覺得自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她,很少有團體報告的機會,「這裡探討的問題層面跟學校真的很不一樣」,蔡宜蓁在這次活動中開拓了視野,激發了無窮的想像,開啟了人生旅途中的新扉頁。
享受助人助己的成就感
從小在嘉義長大的蔡宜蓁,遠赴東北部就讀宜蘭大學機械系,五歲時父母就離異,跟著母親一起住在外婆家,另組家庭的父親從未探視過她,媽媽則在加油站擔任洗車員,用微薄的收入扛起家計,撫養蔡宜蓁長大,「我媽媽有先天性心臟病,加上前一份工作因為搬重物、導致椎間盤突出需要開刀」,蔡宜蓁無奈的表示醫藥費跟後續的休養,都讓母親承受莫大的壓力,「但我媽媽還是每個月都會想辦法擠出錢給我,讓我在外讀書能求得溫飽」,蔡宜蓁心生感念的說。
懂事的蔡宜蓁平常在學校工讀、寒暑假回嘉義打工,申請學貸、支付學費,「我媽媽這麼辛苦供我念書,就是希望我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打工賺錢之餘還是努力念書的蔡宜蓁,在全系擁有排名第六的佳績,她明白母親的期望與用心,所以即便家境不好需要花時間工作,但她仍致力在課業與金錢中取得平衡。
「因為單親的關係,加上嘉義民風淳樸,我小時候很怕別人看不起」,蔡宜蓁回想起過去,慶幸自己還有母親與四個親阿姨對她無私的愛奉獻,「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下長大,造就我樂觀的個性」,有愛的滋養為基礎,蔡宜蓁的內心並不匱乏,但多少仍有那麼一點遺憾。「一直到高中之後,我才發現跟我一樣單親的同學很多」,發現自己並非是特例的蔡宜蓁說,「當時我心裡的自卑感才真正得以消弭」。
升上大學的蔡宜蓁,更懂得保持樂觀的心去看待周遭的人事物,做任何事也一定全力以赴。喜歡數學科目的蔡宜蓁,在工程數學的成績總是獲得最高分,也擔任班上的小老師,協助老師解決同學的問題,「我覺得既能幫助別人,也能強化與人溝通的能力」,蔡宜蓁享受著助人助己所獲得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