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人生的希望工程
專訪: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
今年三月,崇友文教基金會與崇友實業台中分公司的志工,有緣前往南投縣信義鄉的博幼基金會陳有蘭中心協助換燈服務,這一天,許多志工才知道原來有這麼一個建構完整教育體系、幫助偏鄉學童自立脫貧的專業機構;更多人讚嘆的是,這樣一個選擇漫長且不易速見成效的偏鄉服務團隊,早就深耕台灣20個年頭,服務觸角擴及全台灣35個鄉鎮、183所國中小學。
「這是一個改變世代的工程」,博幼基金會執行長陳良枝說,博幼做的並不只是國中小學基礎課業的協助,也會透過高中職以上獎助學金的方式,一路追蹤孩子們直到能穩定就業,希望靠教育幫助他們成功脫貧,在職場上自力更生,「這是一段長達15年的關懷與輔助。」
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願意在一個學童身上投入這麼長的時間?2015年,聯合國制定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其一就是呼籲各國一同致力於扭轉貧窮、飢餓等危機,顯見全世界都存在著貧富差距的窘境。然而,這樣終止貧窮循環為目標的理念,博幼基金會在2002年就已視為創會宗旨,透過教育的方式讓知識帶希望回家。
執行長陳良枝說,博幼基金會的創辦地在南投縣埔里鎮,當年台灣歷經1999年921大地震,三年後硬體重建已告一段落,但當時現今的博幼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李家同卻發現,孩子的補救教育才正需要開始,許多偏鄉地區因為人口外移、家庭資源缺乏等因素,造就課業嚴重落後的惡性循環,基礎能力不足、沒有競爭力的情況下,無法選擇職業與生活模式,孩子只能不斷複製上一代的貧窮。
「教育是帶孩子脫貧的最佳方式」!於是博幼基金會從設立至今,陸續在全台偏遠地區設置17個課輔中心,除了有全職工作人員駐點偏鄉之外,還透過一對一家教式培訓社區居民擔任課輔老師,不僅解決偏鄉師資招募不易的困境,還能創造在地就業機會、穩定偏鄉師資,目前已經培訓出656位在地課輔老師、近30位的英文、數學種子老師。
博幼基金會藉由社工與課輔兩大主旨,落實消除貧窮的希望工程,社工高關懷服務、職涯探索活動、多元人文教育與課輔教學服務等,都是協助的方式。「把國中小學的基礎教育奠定根基,有基本能力才能再談未來」,執行長陳良枝指出,興趣、專長與課業不該相互排斥,即便因為體育或音樂等特殊才能得以保送升學,但若在基礎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最終也會念不下去,「基本教育,是權利也是義務」。
因此博幼基金會自行研發內容淺顯易懂的學習教材。「白天唸不會的課本、晚上再教一遍,不懂的地方還是不會」,執行長陳良枝強調,基金會也是邊做邊收集,現在更隨著108課綱做修改,編撰出具備完整概念、擁有大量檢測習題的教具,「不需要追難題、也不是要把孩子變的多厲害」,而是必須要創建出一套能同時兼顧社區課輔老師與進度落後的孩子,都能輕易理解的教材。
40本以上的英文、數學教材,現今在55個免費教學網站上都能取得,博幼基金會無償提供家長、非營利機構都能下載使用,「我們也是因為各界捐款才有能力協助偏鄉弱勢,所以透過線上資源共享,回饋社會。」接下來,博幼基金會也將朝向線上教學的方向邁進。
執行長陳良枝說,根據2021年第一季衛福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台灣約有10萬個孩子出生在低收或中低收家庭;台師大也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全台有20萬以上課業嚴重落後的學生。博幼目前只能服務3,400多名的學生,又因囿限於疫情與距離問題,服務觸角不夠寬廣,若能透過線上教學雙管齊下,不僅師資不受限、服務範圍也能更加全面。「科普活動、城市探索」,也是博幼基金會認為必須要再著墨的重點,拓展偏鄉孩子多領域的體驗。
「不山不市,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區域」,不是原鄉山區、也不全然屬於城市,像是嘉義縣中埔鄉的外圍、新竹峨眉鄉的邊界等,仍有許多需要外力協助的地區,也都會是博幼基金會即將再挹注資源與關注的重點。執行長陳良枝說,如何讓資源不重覆?能否長期提供協助?可不可以針對各別學生做有效的輔導?都是每一個關心社福利與議題的機構,必須正視的課題。
「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協助偏鄉或弱勢家庭的孩子能在職場生存、領到基本工資、有能力繳稅金,未來甚至得以幫助社會、建設國家,每一個願景、每一步逆轉人生的階段性目標,都是一段人助也必須自助的永續希望工程。
(照片由博幼基金會提供)
崇友換燈點亮博幼
自2021-2022年之間,基金會前往博幼屏東中心、四春課輔教室、新來義教室、信義陳有蘭中心、望鄉、豐丘、羅娜、新鄉及同富部落課輔班,更換了151座燈具,點亮博幼偏鄉角落,以實際行動支持偏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