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下紀錄的第一次 妝點承載希望的幸福天地
首次參與換燈活動的崇友桃園分公司,堪稱創下活動史上最多第一的紀錄。第一次擁有36位的最多參與志工數;第一次在同一天內換燈場域多達五處;第一次更換燈數最高達近350組。諸多之最,在彰顯此次換燈工作的高度挑戰。
用心服務 體現自我價值
桃園場的攜手換換愛、點亮幸福燈的換燈活動,挑戰同一天內服務「台灣新住民萌芽協會」與「木匠的家關懷協會」兩所機構,其中木匠的家所屬範圍還涵蓋再生工作室、社區咖啡館、公益二手店、與修惜站傢俱工廠共四個區域,置換眾多燈數對專業的崇友志工來說並非難事,較需費心的是藏在天花板中凌亂複雜的各式管線。
易事認真辦、苦事用力辦、難事用心辦!訓練有素的崇友志工們不急不徐的兵分多路,由崇友桃園分公司主任臧澤群先帶領一組志工前往萌芽協會協助燈具置換,完成後再趕回木匠的家繼續支援,少少的人力卻一樣仔細的鑽洞架燈,為的是能提供新住民中較弱勢的第二代,一處光明璀璨的學習環境。被跨國性族群融合服務所感動的臧澤群說,很高興我們有這份能力可以略盡微簿之力,畢竟萌芽協會做的事真的很偉大。
「這是一件能創造自我價值、值得記憶的活動」,負責鎮守木匠的家關懷協會的崇友桃園分公司經理馬健雄則說,平日電梯維保工作比較生硬,能透過換燈活動從事志願服務,讓同事認識弱勢族群,懂得付出才會更加惜福。不僅如此,「碰到問題就解決」,馬健雄強調,當志工不只是付出,還能讓平常都單打獨鬥的同事們,首度擁有一起工作、共同解決突發狀況的珍貴機會,雖然過程面臨些許挑戰,但也不失能是凝聚同事情感與增進默契的最佳方式。
萌芽培力融合 真愛無國界
助人又能利己,是志工的收穫,崇友志工從付出中學習到的,是感恩與知足。台灣新住民萌芽協會理事長陳暐傑也表示,能燃燒自己照顧別人,是快樂又能拯救自己的關鍵。陳暐傑因為當年鄭捷捷運殺人事件,擔心有更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心性扭曲造成社會問題,於是投入幫助新住民二代境外移入的「跨國旋轉生」各項學業與生活輔助,不要讓他們覺得被社會遺棄。
本身就在單親家庭長大中的陳暐傑感同身受的說,許多新住民來台結婚生子後因故離婚,母親留在台灣工作賺錢,將無瑕照顧的小孩送回越南、印尼等母親原生地,請求娘家的協助與照料,但孩子國藉卻仍屬台灣,在異地反而變成人球,終將面臨被遣送回台的窘境。回台後還得遭受語言不通、人際障礙等諸多問題,在孩子萌芽的階段,若未能扶入正途,怕會變成台灣社會的毒瘤。
於是陳暐傑強調「萌芽、培力、融合」,透過培育新住民為雙語教師,幫助跨國族群萌芽中的孩子們,學習中文、輔導課業、建立品格、解決生活難題。創會至今已服務過全台近500名孩子,培育超過40名教師,陳暐傑說,有一名當初在協會長大的孩子,上大學之後回來看我,抱著我泣不成聲的說,若當初不是因為協會拉他一把,那就不會有現今走在正軌的他,「這就是我最大的滿足」。
人休習 物修惜 人與物的第二生命
相較於一個上午就能完工的萌芽協會,木匠的家動員了所有志工一整天的時間才圓滿結束。木匠的家關懷協會理事長秦宗春說,很感念許多企業願意提供協會各種協助,像是崇友志工願意犧牲假日、攜家帶眷前來幫忙燈具置換與電力測試;有些企業則是提供賣場場地,讓協會免付租金展售二手商品;更有企業捐贈出舊制服、再請木匠重製成環保購物袋,購買回去送給員工。「與企業結合、創造自給自足的模式」,是協會致力的目標。
秦宗春表示,木匠的家當初是由一群大學老師與美國牧師所創立,為的是用免費咖啡與無償英語教學,引導年輕人邁向正面積極的健康生命歷程,後來卻發現來駐足喝咖啡的人,有著更多的身障者、弱勢族群與待業朋友;當然也有許多願意付出的人,帶著二手物品前來送給協會,於是協會決定申請政府「培力計畫」、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讓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幫忙整理、清潔、重製商品並販售,其中「再生木作」與「再生衣作」是公益二手店的主力。
在大學任教的秦宗春,也曾因為在課堂上分享協會理念之後,有學生竟慨捐一台貨車給協會,讓他感念世上還是善心的人居多。「接下來協會要再走入社區,持續關懷失智者等更多需要被幫忙的人,用社會企業的經營手法,永續經營照護工作」,大病初癒的秦宗春仍掛念著協會的未來,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如是說,堅毅的眼神閃閃發亮,就像崇友志工雖因換燈攀爬在天花板架上沾滿全身灰,卻仍能在大家眼中看見散發的光芒。「做善事再累也都很開心」,志工張皓宇望著燈具、露齒一笑的說。
愛.付出
全家福:陳煥睿、黃唯庭、陳定杭 & 許嘉哲、王語婕、許傑森
兩對同在崇友桃園分公司任職的陳煥睿、黃唯庭,與許嘉哲、王語婕夫婦,這次都不約而同的各自帶著五歲孩子前來一同共襄盛舉。王語婕說,小孩喜歡模仿爸爸,這次爸爸率先報名志工服務,於是決定全家同行。黃唯庭則表示,跟小孩說今天是來救援的,他就開心的帶著安全帽跟玩具電鑽一起來,希望從小就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助人為樂的真諦。
愛.起點
1.服務單位名稱:台灣新住民萌芽協會
全台第一個以新住民二代為服務對象的單位,民國103年接觸第一位由越南返回台灣就學的個案、105年5月正式申請成立協會,主要任務為協助新住民二代的課業輔導翻譯與各項生活知能,並培訓新住民成為雙語講師、提升就業能力。
2.服務單位名稱:桃園市木匠的家關懷協會
民國88年由一群基督徒共同成立的關懷協會,初期設置咖啡館,提供免費咖啡與英語教學的環境,讓年輕人有健康的去處。民國93年擴大成立公益二手店,用民眾捐贈的二手物資,培訓弱勢族群化身為木工師、裁縫師等角色,賦予物件新生命,達到「人休習、物修惜」的目標,讓被幫助者在工作中重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