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海洋了解嗎?我們生長在四面環海的台灣,海洋是非常珍貴的資產與寶物,但多半人民卻對大海感到陌生和恐懼,甚至在早期環保觀念較為薄弱時,有許多垃圾掩埋場和焚化爐就直接蓋在海邊,一點一滴的污染這片美麗的海。
所幸台灣有一群人為了保衛海洋挺身而出,從鯨豚調查記錄到海洋環境關懷,二十年來他們不斷的倡議與推動環境保護政策,希望能喚起國人對海洋保育的意識。今天崇友人文講座邀請到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黑潮)執行長張卉君來和大學生談海的美麗與哀愁,張卉君從大學開始接觸環境議題,憑著這份對土地和自然的熱愛,一頭栽進了海洋保育的領域。
珍貴的海洋生態,不該只被侷限在海洋公園裡
「全世界已知的鯨豚有80幾種,而在台灣出現的就佔了30種!」張卉君說,黑潮長期對鯨豚的調查與研究,為台灣海洋生態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紀錄:生活在東部外海的飛旋海豚,因為魚身在躍出水面時會同時旋轉,又被稱做「海上的芭蕾舞者」;而花紋海豚也時常出沒在台灣海域,牠們身上佈滿了摩擦所產生的白色刮痕,更因圓形的頭部被暱稱為「和尚鯃」;另外像是體型巨大的抹香鯨、大翅鯨以及2003年才正式命名的新物種大村鯨,都是較為罕見的物種。一張一張珍貴的照片,顯示了台灣海洋資源的豐富與美麗。
「長久以來人們因為不認識海洋,不僅對海上的生態無感,甚至還想要複製海洋,把海洋生物當作娛樂消遣。」張卉君說的,正是海洋公園裡鯨豚表演的問題。鯨豚秀一直是海洋公園裡面備受歡迎的表演,但這些原本應該在海洋中悠遊的生物,現在卻擠在空間有限的人造池當中。「如果你看過牠們在大海中悠遊的樣子,就絕對不會想再看任何動物表演。」張卉君邀請同學們反思:如果人擁有自由的權利,那麼動物不也應該保有自由嗎?
面對長期遭到忽視的海洋保育,黑潮決定親自出海
除了關注海洋生物,黑潮也長期關心海洋的環境問題。過去人們憑著眼不見為淨的心態,在海邊設立垃圾掩埋場,嚴重地影響了自然生態,不僅海洋生物受到影響,整個生態圈都受到牽連。曾有人拍攝到被漁網纏繞的大翅鯨、被橡皮筋綑綁的魚還有鳥喙被吸管貫穿的海鳥...等,而這都還只是「看得見的垃圾」所造成的影響,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會因為洋流而集中在特定海面上無法流動,形成了「塑膠濃湯」的恐怖景象。
那台灣周遭的海域呢?去年適逢黑潮二十週年,他們策劃了「黑潮島航計畫」的繞島行動,搭乘設備陽春的工作船,對台灣海域進行全面的調查,沿途進行溶氧量、廢棄物與塑膠微粒、水下聲音與噪音三個項目的採集分析,並將這些觀察寫成一本「藍色國土初探」的記錄。這項費時14天的創舉,讓黑潮的夥伴看到前所未有的美景,也目睹了令人難過的污染問題:經過澎湖時,壯觀的玄武岩底下,竟堆滿了白色的保麗龍;而高雄的部分海域,正因為「酚」含量超標面臨生態浩劫的危機。看了這些污染才發現,原來我們一直沒有好好珍惜這片珍貴的藍色國土。
塑膠不是萬惡的,萬惡的是人們一次性的消費行為
造成這些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過剩的慾望,人們時常因為貪圖方便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龐大的垃圾量為環境帶來沈重的負擔,而在追求快速新穎的3C產業中,商人也利用人們對慾望的渴求,不斷推出新的產品或軟體,讓原本可以使用五年的手機,用了兩年以後就被迫淘汰。甘地曾說:「地球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慾望。」身為大自然的一份子,這樣傷害環境的結果真的是人們樂見的嗎?
在黑潮與其他環保團體的推動之下,政府終於積極地對環境政策採取行動,自2018年開始規定店家不可再免費提供塑膠袋,而今年七月也擴大限制了塑膠吸管的使用,時任環保署長提出要在2030年將台灣打造成「無塑島」,屆時將全面禁止使用塑膠袋、塑膠吸管與免洗餐具。經過黑潮和其他環保團體多年的努力,終於在台灣環境保育的路上看見一絲曙光。
島航普拉斯,讓改變持續發生
二十年來,黑潮憑著對大海的熱愛,用有限的資源,對海洋保育做出最大的貢獻,在島航計畫中他們蒐集到很多魚類的叫聲,其實魚並不是沈默的,而是和人們一樣會互相交談、一樣享受自由、一樣渴望乾淨的環境。2019年黑潮繼續航行,策劃了「島航普拉斯」計畫,針對海洋廢棄物進行四季的調查,透過公開發表研究成果,持續遊說公部門制定更完善的政策。
「抹香鯨是我最喜歡的鯨豚,因為他們能潛到一千公尺深的地方,一定見過人類沒有見過的風景。」張卉君說。人之於大自然是多麼的渺小,我們應時時對大自然保持謙卑與敬畏的心,也要誠實的面對人類帶來的破壞,而當你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就是改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