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友志工齊心協力 歡樂中點亮偏鄉希望之燈
崇友文教基金會持續推動「攜手換換愛 點亮幸福燈」公益活動,本次由崇友實業台南分公司組成的10位志工團隊,前往台南市玉井區的「台灣陽光真愛青少年關懷協會」,協助更新老舊教室燈具,為課輔班的孩子帶來明亮、舒適的學習環境。這一場溫暖人心的志工服務,不僅是一場燈具置換任務,更是一段充滿歡笑與希望的行動見證。
用換燈服務 善盡社會責任
6月的台南艷陽高照,卻比不上崇友志工熾熱的心。活動當天,每位志工不辭辛勞,歷經近一小時車程,齊聚玉井「台灣陽光真愛青少年關懷協會」課輔教室。即使因私事延誤前往公司報到的盧于正,也不輕言放棄,無論如何都要追上隊伍與夥伴前行。李明璋則偕同妻子參與,展現公益路上最美的同行。報名未果的林勝喆,更帶著妻子與三名孩子全家到場支援,熱血的崇友志工,用汗水與笑聲交織出一場溫馨的換燈服務。
志工報名踴躍,活動「還沒開放就額滿」。主任王哲霖開玩笑說:「大家搶著報名,公司只好精挑細選行動力最強的菁英參加。」同仁的熱情參與,經理蘇渭棕深感欣慰。他表示,唯有親自踏入偏鄉,才能體會孩子在資源不足下的成長困境,也更能理解協會無私奉獻的信念。他強調,崇友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期盼透過實際行動,為偏鄉學童打造更明亮的學習環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不光擁有熱情,專業又細心的崇友人在場勘後,決定不只置換平板燈具,更選擇在風扇下加裝吊燈,既能照明又不影響燈光投影。換燈場域不大,崇友志工展現高度默契與行動力,一盞盞燈具迅速而穩妥地完成更換。短短一個多小時,教室煥然一新,暖黃的燈光如同希望的曙光,點亮他們追夢的起點。
愛.起點
台灣陽光真愛青少年關懷協會
「陽光真愛青少年關懷協會」是由一群在青兒少第一線工作的夥伴所創立,協助弱勢兒少社區照顧的課後輔導,職能訓練、課後才藝班、獎助學金、自立宿舍等服務,目前在新化、左鎮與玉井等地區設有據點,希望能透過關愛、陪伴與輔導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人生觀,擁有陽光般的健康人生,朝向更健全的發展。
陪伴 是最溫柔的力量
協會成立源自15年前,執行長許素芬受教會之託照顧三名孩子,因父母沉迷網咖,於是將孩子接到教會輔導與陪伴。那段經歷讓她體會,弱勢家庭孩子不只物質匱乏,更多是情感與價值的缺失。於是先後創立台南市陽光真愛青少年關懷協會,與台灣陽光真愛青少年關懷協會,陸續在新化、左鎮、玉井等地開拓據點,提供課輔、晚餐、生活引導、心靈陪伴等,期望引導弱勢孩子走向正軌。
社工林燕玲則是從行政轉職社工的典範,為照顧更多孩子,她進修取得社工資格,負責到玉井協助課輔據點設立。「初抵達時,發現有的孩子竟然六年級了還不知道自家地址,也有學生上課時就被家長喚回協助農作。」林燕玲說,很多孩子沒出過遠門、沒坐過公車、有些單親或隔代教養、缺乏愛與陪伴的孩子,易出現情緒失控的情形。
林燕玲歷經兩年的時間全心陪伴,開設身心靈課程,提供學業輔導、開辦烹飪教學、成立樂團公益演出,提供獎助學金鼓勵向學,小小課輔班已穩定照顧27名學生。「學業成績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看著孩子逐漸展現學習動力、情緒穩定,對生活產生盼望,這些細微卻堅定的轉變,是林燕玲與協會最踏實的成就。
揮汗中的歡笑聲 詮釋行善為樂
崇友志工與協會同樣都完美詮釋「行善為樂」的真諦。本次燈具置換行動雖不繁複,但需要的卻是高度默契與熱情。因場地限制,能實際登梯作業的人有限,但每位志工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有人協助扶梯、有人遞工具、有人幫忙整理工具箱與電線,大家彼此觀察、隨時支援,默契十足。
總是率先登梯換燈的楊景同,是公益活動熟面孔,每次只要有換燈活動都會報名參與。「做公益會讓人心情好、運氣好,工作順利、家庭平安。」總是笑容洋溢的楊景同開心地分享。首度參加的郭弘德,也特別珍惜換燈機會,他說:「之前因工作無法前來,很開心終於能一起做公益,看到偏鄉孩子有需求,未來願能繼續參與。」
各司其職、合作無間的崇友志工,讓換燈活動進度超前。最後甚至出現一人登梯、數人等待支援的場景,引來楊三弘打趣說:「一個人做,九個人指揮!」逗笑全場。但其實玩笑背後代表著崇友人對細節的重視與責任心,林韋成、賴元復、李明璋等人在換燈完成後,主動協助協會擺放課桌椅、整理環境,整場活動盡展崇友志工齊心協力,為偏鄉孩子共築光明教室的溫暖情懷。
愛.付出
志工林勝喆這次不僅攜妻帶女參與公益換燈,連家中的邊境牧羊犬也一同現身,成為現場最特別的志工成員。因家住關廟,也屬偏鄉,他觀察到孩子們對於學校代教養等現象已司空見慣,少了對困境的感知,因此特地帶著全家參與此次活動,除了當作親子出遊,也希望讓孩子體會這世界仍有需要幫助的角落,學會珍惜、理解與付出。